根植中华,面向世界——凯博国学《国韵流芳》在美国使馆金秋晚会 二维码
2017年10月13日 凯博学校燕南书院 部分同学应邀参加 外交公寓CDR·美国使馆 金秋晚会 展示了大型中华传统文化 综艺节目《国韵流芳》 精彩的诗词吟诵、 武术、书法、 京胡、古筝等 得到了外宾的盛赞 ![]() 《诗经》,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,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,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。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总共有三百零五首诗,简称“诗三百”。 孔子曰: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无邪。《诗经》不仅是一本诗歌集,还是一部华夏民族的经典,它字字珠玑,篇篇锦绣,将风雅娓娓道来,轻轻勾起我们的心魂…… 诗经·振鹭 振鹭于飞,于彼西雍。 我客戾止,亦有斯容。 在彼无恶,在此无斁。 庶几夙夜,以永终誉。 《振鹭》是周王招待各国来宾所奏的庙堂雅乐,赞扬了宾客美好的品行,对宾客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。 凯博外国语学校国学部同学 笛子配乐吟诵《诗经·振鹭》。 京剧的美,由几千年中华文明内敛而成,悠扬京胡中,流淌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情怀。中国武术,养育了中华儿女的“精气神”。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世代相传。 京胡二胡重奏《夜深沉》 京胡二胡表演者:高楠卓,柴多多 武术表演:陈俊豪。 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刚刚过去,历代中国文人在佳节咏唱月亮,留下了各种关于月亮的美好诗篇。月亮里面有故乡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;月亮里面藏着美丽的姑娘: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”,月亮里面有海内外的友谊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 凯博国学部同学给大家带来不同风格的月亮诗篇: 关山月 唐代:李白 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 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 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 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 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 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 (表演者:国学部启智班同学)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宋代:苏轼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 高处不胜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 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 此事古难全。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 (吟诵表演:杨翊涛,伴奏:高楠卓) 《诗经·桃夭》是一首简单朴实的诗歌,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,用桃树开花结果来祝愿家庭幸福美满。 诗经·桃夭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 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 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 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 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 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 吟诵表演:启智班同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光辉夺目的明珠,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。宋代词人往往借景抒怀,表现出豪放之气和独到的人生感悟。 定风波 宋代: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 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 一蓑烟雨任平生。 山头斜照却相迎。 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 也无风雨也无晴。 (京白诵念《定风波》表演者:高楠卓。)
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,为当代留下了书法、音乐等文化艺术精华。“一笔一世界,一划一生辉”,中国书法是凝固的音乐,方寸之间,乾坤尽显。 《林冲夜奔》 古筝演奏:段思宇 书法:晏子奇、陈泠月、折子涵 ![]() 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介绍作品寓意:这三幅作品分别由凯博学校国学部的三位11岁的同学,用三种书体书写而成: 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出自《论语》,用行楷书和隶书两种字体写成,“中美友好”用甲骨文书写而成,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体系的文字,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 ![]() 演出结束后,美国大使馆行政参赞和刘煜炎博士交流,对这一台中国文化的精彩呈现盛赞并表达了感谢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,祝愿中美友谊长存! 更多精彩,长按关注凯博国学燕南书院微信公众号: 诗书|艺术|生活|文化|教育 精品课程 精彩课程视频 你知道“中国”是怎么来的吗?古文字学者的讲述“中国”汉字的前身今生。 吟诵音频欣赏 游吟中国 诗经游学之九——登鹳雀楼
文章分类:
国学部
按钮 |